编者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法治建设是基层善治的重要保障。位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境内的白霓古堰,滋润崇阳万顷良田,保障当地百姓生活用水,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观。坐落在古堰边上的崇阳县人民法院白霓人民法庭,续赓古堰根脉,传承古人治水智慧,法润民生,让法治精神如涓涓细流浸润在群众心田。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在湖北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征程中,湖北省崇阳县人民法院白霓人民法庭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新方法,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作者简介
程鹏翔,咸宁市崇阳县人民法院白霓人民法庭庭长、二级法官。从事审判工作十五年,办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000余件,推进白霓、路口、港口三乡镇法治强基和58个村(社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经验做法两次被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法庭获评“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和全省法院“集体二等功”,助推乡村平安家庭建设的经验做法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院建设”第192号典型案例。
我是湖北省崇阳县人民法院白霓法庭的一员。我们一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融入乡镇党委的领导,健全社会基层治理体系。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努力打造社风和家风双层推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深度融入乡镇党委,坚持推进法治强基
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我们摆正“党”和“法”的领导关系,主动向乡镇党委汇报法庭的工作思路和动态,努力契合乡镇党委的施政理念和社会治理方式。我们融入系统治理大局,参与重要问题和重大风险的研判。推动党委会增设法治学习环节,夯实基层治理的法治理念。
我们紧抓关键少数,建立村两委班子学法用法培训机制,2024年组织了17次村一级干部培训,培训了200多名村干部。我们聚焦前沿阵地,打造了巡回审判、指导性案例、法治民约立体推进体系,向56个村和2个社区赠送了民法典,近3年我们开展了16次巡回审判,推广了70多处法治民约。我们还联合派出所、司法所组织村湾夜话向村民普法,近3年开展了近200次送法进校园进社区等普法活动。
组织镇党委学习枫桥、浦江等先进典型经验,关注全国社会治理榜样标兵,助力基层治理。我们推动乡镇部门干部学法用法,近3年组织了21次乡镇机关干部学法培训,近700人次参加。我们还立足治理方式和治理环节的协同,开展年轻干部专项培训,为辖区乡镇培育了4名法律骨干、6名专业记录员,推动综合治理工作迈向程序化、规范化。
统筹协调两级组织,全面完善多元解纷
我们依托党委统筹优势,强化解纷赋能体系。构建了以“一庭联三所”为主导、各组织层级分工明确的体系,推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分层对接、合理分配、有序推进。我们完善对接互助机制,发挥司法确认作用。健全了综治中心与“一庭三所”的信息对接及职能互助机制,通过职能互助机制对涉嫌家庭成员间犯罪的案件商请公安机关立案。我们积极发挥司法确认的赋强与终局作用,近两年我们主动开展了53次上门服务。
我们实施了村社调解员常态化培训计划,组织调解员以排班轮值形式旁听法庭庭审与调解,并制定了定期培训工作方案。我们还落实驻庭调解机制,发挥基层法律服务所优势。由法律工作者进驻法庭定期坐班,接受法庭委派调解,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地域优势。2024年驻庭调解员成功调解了136件案件。调解员们纷纷表示“解纷不是终点,和谐才是目标。”
建立健全四层联动,切实促推家教家风
“家和万事兴,法治护家安。”我们创新家事案件三审合一、家庭人格权保护、联合家访等“三项制度”,开展家庭治理联动。近3年我们发出了17份人身安全保护令,处理了8起涉家庭成员间犯罪案件。我们抓实家事案件审理、问题学生联动教育、教育令执行等“三个环节”,促进家庭教育联动。近3年我们发出了70多份家庭教育令。我们深化村、镇、庭“三级平台”,设立家事调解室,将妇女主任纳入家事调解员序列,抓实家事调解联动。近3年,妇女主任参与调解家事矛盾170多次,成功调解家庭纠纷141起。我们还用好法治讲堂、巡回审判、电子书签等“三个载体”,推进家风建设联动。近3年,我们开展了近100次家风建设活动,推广了60多处家庭教育电子书签。
恪尽延伸审执职能,确保实现三效统一
“执法的温度,在于为民解忧。”我们对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不局限于纸面公平,以催告、监督、和解的方式督促履行,力求柔性促执,近2年我们督促履行执行到位74件。我们关注问题家庭,对于因家庭问题导致矛盾纠纷的案件,联动开展探访,依托党委寻求解决方案,及时化解顽疾,近3年我们联合矫正了19个问题家庭。我们发现困难家庭、困难人员时,不以结案为目的,及时报告党委、联合部门跟进了解审后情况,联动制定帮扶解决方案。近3年,我们通过司法救助、申请帮扶政策等方式,帮助了14个困难家庭。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坚持和摸索,我们法庭受理的案件数连续四年稳步下降,案件调撤率、服判息诉率连续四年稳步上升。在基层评选活动中,人民群众对我们法庭的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