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战疫急先锋,疫情阻击战中的别样 “逆行者”

2020-02-26 10:12
来源: 宣传科
作者: 宣传科    浏览: 535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是疫情防控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咸宁中院干警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做好“流调”工作。

1.jpg

邓昌赢,男,28岁,

咸安区流调队队员

市中院行政审判庭法官助理

2月10之前,我对“流调”这个词语还不了解。根据安排,2月10日我加入到市流调组咸安流调队之后,才明白了开展“流调”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我与市疾控中心、咸安区疾控中心以及市公安局的同志组成了四人流调小组,就咸安区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开展调查。通过流调可以尽快尽早的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将病毒隔离起来,找出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病毒感染者,阻断病毒传播,尽快的控制和消灭病毒,使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尽快恢复起来。

2月11号的下午,我们小组在横沟桥镇询问一例疑似病例的同住家属,看能不能将疑似病例发病前的活动轨迹进一步确定,查明密切接触者的数量和信息。疾控中心的同志开始询问家属,当询问到其女儿过年前后有没有回来,老人家支支吾吾,一会说回来,一会又否认。我和公安的同志见状,开始宽慰老人,“老人家,我们调查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大家,不让病毒有可趁之机,请你相信我们”。经过半小时的软磨硬泡,摆事实、讲道理,阐明隐瞒不报的后果,老人家渐渐打消了疑虑,承认其女儿在年前回来看望过他们。为了进一步固定事实,我们还征询了村干部,通过询问其他亲属确认情况属实。在这些天的工作中,我们调查了11例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排查出143名密切接触者,同时还就有的既往确诊或疑似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在案头还有没来得及整理的案卷材料、与当事人商量好的正月十五之后送达的文书、还没有动笔的毕业论文、新年的工作安排都因为新冠疫情而打乱,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因为这场疫情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影响。在这场疫情防控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作出自己的贡献,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聚会、少出门。我相信,众人齐心协力、汇聚力量,一定能够战胜病毒,让我们的城市再一次高速运转起来,让每一个追梦人回到梦想的跑道,重新奔跑起来吧!

2.png

黄彪元,男,31岁,

市直流调队队员

市中院执行局法官助理

“您好,我们是市流调工作组成员,抱歉打扰您,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全员抗击疫情,请您配合我们的调查核实工作……”

在每一次接到流调任务后,黄彪元都要进行这样的工作,电话核实、现场摸排同步进行,第一时间了解病例行动轨迹,排查可能与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密切接触者多的时候,可能要打上五六十个电话,遇到不配合不耐烦的调查对象,还要不厌其烦、耐心温和地劝说。“患者身体不舒服,心情不顺畅,每天还要接受社区、流调组、疾控等各部门的询问调查,有不礼貌、不耐烦的情绪我们很理解,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你对他们的态度也决定着他们对你的态度。这个时候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沟通,也就多一份力量。”谈到流行病调查工作,它的杂、繁、难让市中院流行病调查队员黄彪元深有感触。

3.png

从2月10日至今,短短十几天时间,从陌生到熟悉,黄彪元对流调工作颇有心得。做好流调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很有难度:工作责任大,工作人员压力大,在调查过程中不敢有丝毫纰漏。通过电话询问患者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找到密切接触者,通过与密切接触者的口述对比,查漏补缺。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一项大工程,有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影响到全市的抗疫布局。他和小组成员一道,细心安排调查核实工作,调查完后再进行一次复核工作,确保密切接触者不漏一人。10余天来,黄彪元所在小组共接收10名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调查任务,核实确定密切接触者133人,复核患者6人,复核出密切接触者2人。

“危险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调查对象是针对密切接触者,我们肯定会将防护措施做到位,而且单位对我们的物资供给都很充足,院党组也多次慰问并强调做好防护工作!”谈到工作危险性时,黄彪元表示。

2月20日上午,在收到对确诊患者周某密切接触者流调工作任务后,黄彪元与流调组驱车赶往周某居住地咸安区大幕乡某村进行入户调查,经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40人,调查时间从9点至下午4点,因防护服等装备只带了一套,第三小组工作人员在太阳底下持续工作八小时,不能吃饭,不敢喝水。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为了大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努力奋战,是每一位党员青年干警应尽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