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是并肩作战的同事,
父亲是咸宁中院刑庭的一名法官
儿子于2017年考入咸宁中院从事书记员工作
父亲办案公正严明,
儿子工作奋发有为。
2019年,儿子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咸宁监狱的一名狱警,
疫情期间,父子俩各自坚守工作岗位,
面对新工作、新环境、新困惑,
儿子情绪有所波动,向父亲倾诉衷肠。
一封家书,道尽万般父子情、家国情。
亲爱的儿子:
从大年初一至今已有近五十天,这应该是我们家人分离最长的一段时期,要知道你读大学、工作都不曾离开过咸宁这座城市,而对于你最近在电话里向我们提出的困惑疑问甚至烦躁情绪,我经慎重审思,特给你写这封信。
你最近表示对新职业、新工作有所不适应、不适从,我对此保留态度。环境的转变加上疫情下的严格管理,你独自坚守这么长时间后情绪有所波动,这点我们作父母的完全理解,坚守这么久,你也表现很不错,我和你妈妈私下里很是欣慰。但刚刚入职,面对身份的转换,面对来之不易的工作,你要倍加珍惜,在工作中要融得进司法管理体制,稳得住服刑人员群体,能发展自身能力素质,要以战疫为契机、为机遇、为挑战,放下手机、离开电脑,拿起书籍、重拾纸笔。疾风知劲草,烈火知真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用好你法学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与实务,客观理性引导服刑人员,在工作中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多发现其中的成就感与尊荣感。
困难只是暂时的,克服就好;适应也是迟早的,等待就好。放弃总是比坚持容易,所以错过也比珍惜简单。在还没有真正了解监狱警察工作的意义和困难、没有分清责任和喜好之前,希望你沉住气、静下心,思考一下,自己人生的成年礼是否缺少的就是一次磨炼。
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有时甚至可遇而不可求,就算一旦遇到了,这个过程也一定是痛苦的。疫情期间我们咸宁中院每一位工作人员、法官都主动投入到一线的联防联控战斗中,我建议你向咸宁监狱党组织递交请战书,在疫情的主战场持久发力,勤恳建功,为咸宁监狱安全尽自己所能贡献最大努力,与疫情抗争到最后,“疫”战到底,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火速递交入党申请书。
儿子,你一定要牢记我们咸宁中院领导的嘱托:一、咸宁监狱有很多服刑人员是咸宁两级法院所判,你要多多帮助他们变违法犯罪分子为守法积极分子,做对社会有益公民:二、你曾在咸宁中院工作,也是法院子弟,一定要为咸宁监狱和咸宁中院增光添彩,做一名合格的监狱警察。
儿子,在家你是我的骄傲,在外你我同是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上阵父子兵,我们并肩作战,一起加油!
爱你的父亲:董伟
2020年3月11日夜
信中的法官父亲,就是长安社区值守点临时支部书记董伟,自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战线上。除了每日的正常值守工作外,他还承担了许多额外的工作:及时传达院党组对志愿队的关心与指示,沟通社区开展好志愿者服务工作,处理值守点各类突发情况,协调队员日常工作……可谓是“穿针引线一肩挑,千辛万苦一人担”,但他从来不抱怨、不喊累,总是积极乐观地面对,用他那爽朗的笑声感染着身边的人,带动着整个服务队的战斗意志。
“每次他总是把最重的担子挑下来,把最困难的工作留给自己,在他身上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同事们都称这位法官“有点拼”,对自己“有点狠”。
2月22日,市中院受理一件涉疫情刑事二审案件,作为承办人,他在完成值守任务后,来不及休息就投入了紧张的案件审理过程中,联系羁押场所,制定提审方案,沟通、听取辩护人意见,马不停蹄连夜拟好文书,一切都紧张、有序的开展着。
图为董伟连夜加班办案后,第二天继续坚持值守,中午刚吃完午饭就累得睡着了
图为董才森刚参加工作时,父子俩共同参加植树活动
信中的狱警名叫董才森,2019年考入咸宁监狱后,崭新的工作岗位、从未见过的疫情一下子让董才森有点茫然无措,因为工作性质,他与父母不能通过手机联系,于是便有了这封信。
收到爸爸的信后,董才森看了好几遍,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感动。“一开始觉得爸爸又在说教,再读时,却体味出爸爸对我的期望。第三遍看信后,我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对‘勇敢担当’有了更深的思考,”董才森说道,“我要成为向爸爸一样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