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多元化解新闻发布会召开市中院这项工作,给力!

2020-08-31 09:06
来源: 宣传科
作者: 宣传科    浏览: 470

640.jpg


8月27日,咸宁市政府新闻办就我市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我市在社会治理领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以及市人民调解中心的建设运行情况予以发布。会上,市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张宏通报了市中院与人民调解中心诉调对接工作情况。

近年来,咸宁中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和最高人民法院、省法院、市委关于“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标准推动、参与咸宁市人民调解中心建设。

一、高标准建好驻中心法官工作室。在市委领导、市政府重视支持下,市中院紧紧围绕“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主导、司法(局)管理、法院对接”总体思路,在两级调解中心派驻法官工作室,进行诉调对接、开展速裁快审。4名员额法官和2名书记员常驻中心开展工作。法官工作室职能定位为“矛盾纠纷调处站”,通过有效对接各类调解平台,对矛盾纠纷快速多方位多层次分流,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二、高标准配套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在人民调解中心建设过程中,市中院重点加大“四次分流、四层对接、四项创新”等多元解纷工作力度。

“四次分流”。一是先行分流。从制度层面出台相关规定,对交通事故、家事、医疗、校园、保险、物业、土地拆迁补偿、金融等9类涉民生纠纷和其他纠纷,先行引导至人民调解中心开展调解。二是诉前分流。对起诉至人民法院的民商事纠纷,除根据案件性质不适宜调解、已经调解但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除外,当事人同意调解的,签订诉前调解确认书,分流至相关调委会受理。三是诉中分流。对法院已立案受理的案件,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案件承办人通过办案系统将案件“摆渡”到人民调解平台,由中心委托至相关调委会开展专业化调解。四是繁简分流。在立案部门配备程序分流员,专门进行案件识别分流,并积探索系统自动识别为主、人工识别为辅的案件分流方式,将简单案件分流到专业化速裁团队审理。

“四层对接”。一是对接诉讼引导。根据咸宁高发案件类型,制定《咸宁市人民调解中心诉调对接实施细则》,明确婚姻家庭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十类案件,起诉前应当先经过先行导诉至调解中心。二是对接非诉调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解决纠纷的不同需求。三是对接速裁快审。组建速裁快审团队。咸安区法院速裁团队按“1:1:1”模式,配备三名员额法官、三名法官助理、三名书记员;咸宁中院亦将对应成立快审团队。四是对接精准评估。对每一个环节的案件办理工作进行评估,对案件质效量化考核,办理流程质效评估,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四项创新”。一是创新有序分流措施。创新建立调解中心、法官工作室的调裁分流及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立案分流工作统筹协调制度,确保各部门、各环节有序顺畅,高效运转;二是创新无缝调解流程。创新规范法院案件审理与中心诉中调解无缝对接的程序流程。三是创新程序转换模式。根据案件调解难度、争议大小、送达条件等,将不适宜中心调解或调解不成的案件,准确快速的转换到诉讼环节速裁,创新完善了程序转换、案件流转渠道。四是创新要素式审判改革。出台《类案裁判指引》,研究制定交通事故、民间借贷等五类案件指引和八类小额诉讼简化文书样式,创新推出了要素式审理程序和要素式裁判文书,集中快速审理主要类案。

三、高标准强化法院对接职能作用。多元解纷的政治主导作用充分彰显。短短半年时间,人民调解中心与人民法院诉调对接机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源于“五个得益于”: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市委政法委的亲自主导,得益于省法院精心指导,得益于市司法局等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各级党组织始终居于统筹各方、领导创新的关键地位,在明确改革方向、整合解纷资源、提高解纷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多元解纷的司法助力作用充分彰显。法官工作室入驻市调解中心以来,共委派、委托调解案件844件,其中市中院委派委托240件,调解成功199件;咸安区法院委派委托604件,调解成功249件;其中申请司法确认57件,裁定予以确认有效32件,不符合条件不予受理13件,正审查中的14件。

多元解纷的辐射引领作用充分彰显。中心自启动建设以来受到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调解中心体现了咸宁速度、咸宁效率,取得了宝贵经验,在全省形成了很好的典型示范。当前,咸宁人民调解中心的做法正在向各地广泛宣传辐射,逐步汇集起全社会纠纷解决资源的强大合力,共同引领建构起具有湖北特色的纠纷解决体系。

四、高标准谋划下一步工作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一是在加强调解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参与配合做好专职调解人员遴选和系统化培训工作,打造专业化调解队伍。二是在诉调对接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参与配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调对接联动机制,发挥整体合力,加强进驻部门管理和后勤保障,做好“一站式”服务。三是在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参与配合各调解中心“智能化”建设,做好共享互通与深度应用,加强矛盾纠纷数据分析与评估,为防范化解风险和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提供支持。四是在着力向基层延伸上下功夫。进一步向各县市区和乡镇延伸推进,不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最大限度服务人民群众。五是在提高效能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调解力度,从源头上更多、更快、更高质量地化解矛盾纠纷。六是在加大宣传力度上下功夫。通过微信、微博、官网、咸宁日报、香城都市报等媒体,大力宣传调解文化、调解成效,让更多的群众知晓调解工作,产生矛盾纠纷时愿意选择调解的柔性方式化解。七是在强化党建阵地上下功夫。参与配合组建咸宁市人民调解中心联合党支部,建好党建阵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