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院史、增自信,做一个无愧新时代的人民法官

2021-06-25 15:25
来源: 宣传科
作者: 宣传科    浏览: 446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图片4.jpg

法院发展史,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咸宁法院发展史,是学好党史,把党史理论运用于法院各项工作的基础。为切实提升法院青年干警对法院院史的了解,6月23日,市中院开展院史教育专题讲座,特邀市中院退休干部王群高为全院青年干警讲授院史。市中院40岁以下青年干警参加讲座。

咸宁中院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咸宁法院队伍最初只有1—8人,审判机构仅有单一的民事、刑事审判业务庭和综合部门,发展至今天,中院内设机构就达23个之多,其中刑事审判有刑一庭、刑二庭;民事审判庭有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行政审判庭、审监庭、执行局、赔偿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政治部、离退休干部科、研究室、监察室、司法警察支队、司法行政处、审判管理办公室、机关党委办公室、工会等。已形成了一个十分完善的审判机制和行政管理机制。办案力量和行政管理人员不断加强,法官及司法行政人员发展到如今一百五、六十余人的司法审判和综合管理队伍。

法院硬件建设也从建院之初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办公室到如今多达几千平方米的办公楼。不仅办公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物资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审判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推进,实现了办公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要求。与此同时,法院各项审判工作也在时代的变迁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长足发展。始终坚持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依法审理各类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凸显了司法工作的重要作用。

回顾咸宁中院历经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凝聚了56年来咸宁法院前辈的艰辛奋斗历史。虽然社会的前进和事业的进步是发展的必然,但人的因素始终应是第一位的。法院变化可见的是办公环境、办案条件和办案方式,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们法官对审判事业内在的敬业精神和公正司法、执法为民的宗旨,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初心。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段名言的要义告诫我们,以史为鉴,能知对错,借鉴前人的做法,使自己明智和明鉴,吸收历史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少做错事,可以沿着前人的足迹,更容易达到成功的目标。因此,在座的年轻一代法官,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应当以史为鉴,学习前辈不畏艰难曲折,为审判事业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学习前辈秉公执法,严于律己、刚正不阿的执法品质;学习前辈团结共事,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学习前辈司法为民,心系人民的职业精神。从而感悟理想,树立人生追求,做一个无愧新时代的人民法官。

我们坚信咸宁中院明天会更好。从文化结构来讲,你们受教育程度和知识面是我们那个时代无法比拟的。但是,事业的进步发展仅仅靠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崇高的理想,事业追求,执法观念,奉献精神,服务意识,道德品质这些综合的思想品质作支撑。因此,你们作为法院新一代,在时代的前进和发展中,要担当起依法治国重任、担负国家审判执法使命,任重道远。今后法院建设发展的未来,在你们在这里是没有休止符的!社会进步发展,法治是助推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年轻一代必须要有使命感和为之奋斗的理想和追求。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有作为、有担当的人。有为必定有担当。我们作为法官,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敢于担当是必须的品格。而担当的品格集中表现就是在有为品格上。作为新时代人民法官的担当,则应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利坚持公正司法、清正廉洁、秉公办案,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希望趁你们年轻的时候,加强业务及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

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质。在提升文化素养方面,一是需要用知识来修炼,要通过读书,特别是多读些经典著作,这样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还可以提升语言交流能力,同时还会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涤,让思想得到升华,思维方式发生转变。二是要通过提升文化修养来丰富自身文化素质。努力汲取文化艺术的营养,闲暇的时候多培养一些文化爱好,比如画画、练书法、学乐器等等,这样不仅提升你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还会让你的言谈举止透露着自信和儒雅。三是要不断修行修为。自觉坚守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谨小慎微做一个始终保持充满人格魅力和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