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现在外面疫情严重,您这么大岁数了,出去很危险,而且店铺都没开门,吃的喝的我们都给您送上门,您需要什么我们也可以帮您买。” 在桂花路社区值守的咸宁中院党员志愿者赵斌对急切表示要出去买东西的王大爷说道。
“菜你们每天都给我送了,我一个老头吃不了多少,我要买手机充电线,手机充不了电,就断了和闺女的联系,那绝对不行。”王大爷犯了难。
“您放心,我去帮您想办法,保证把数据线给您找来,您先回家等我的消息。”赵斌一边劝说,一边搀扶着将王大爷送回了家。
这根小小的线,此刻是赵斌心头最大的事。王大爷今年71岁了,自己一个人住在小区,闺女不在身边。赵斌清楚知道这根数据线对王大爷的重要意义,手机现在是他老人家与闺女联系的唯一渠道,更是他现在的精神寄托。可是赵斌一下子又实在想不到去哪里找到这种“老人机”的数据线,突然,他想起来自己之前曾用过的老款手机和数据线好像还在家里,他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家,翻箱倒柜地找起来,终于在一个抽屉的角落里找出了数据线。
恰逢饭点,妻子见赵斌多日没在家里吃饭,正准备加几个菜。“别忙活了,我不在家里吃,得赶紧把这个数据线给王大爷送过去,答应了老人家就不能让他久等。”说罢,急冲冲出门。
看到这根数据线,王大爷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说道:“就这一根数据线,劳烦你这么费心,这么快就给我送来了,有了它我就安心了。”看到王大爷急忙把手机拿去充电的样子,赵斌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那天以后,他有空就去看望王大爷,给他送些菜送些米,提醒老人家一个人住要注意保重身体,有问题可以找志愿者。
一根小小的数据线,却是群众心中的头等大事,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志愿者们急群众之所急,成为了群众的“知心人”,同时也是群众的“放心人”。
“这位同志是不是你们法院的?
我要找你们领导反映情况。”
“这位同志是不是你们法院的?我要找你们领导反映情况。”桂花路社区的一位大姐来到卡点,指着王益民对其他志愿者说道。
大家面面相觑,心里都在想着王益民工作认真负责,主动要求天天值班,来得最早走得最迟,没有任何问题啊!
“您有什么问题,可以先跟我们说一下,我们再跟领导反映。”志愿者王洪斌说道。
“这个王益民法官,从你们来社区值班的第一天就在这里,这都二十多天了,他天天早上七八点值班到晚上八九点,实在太辛苦了,我要向你们领导反映让他休息一下。”
大家这才认出原来这位大姐是隔壁超市的老板娘,每天晚上看志愿者值班辛苦就给大家送零食。
“赵大姐,真是谢谢你关心我,但这是我主动要求的,我是一名法官,也是一名党员,现在是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不上谁上。”王益民说道。
“你们都是人民的好法官,现在疫情这么严重,只有你们在这里值班,我才安心。”赵大姐由衷地赞叹道。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王益民主动要求自己多值班,二十多天以来,天天扎根社区,天天值班到夜里九十点才最后一个离开。“面对无情的疫情,我们多一分努力,大家就多一份方便与温暖。”
人心齐,泰山移,万众一心的信念,执着的坚守,必将迎来最终的胜利。王益民如是,赵斌亦如是,咸宁中院的志愿者们都如是……自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咸宁法院干警累计到基层单位报到566名,赴100个基层单位、卡点及重要场所开展疫情防控工作624人,数字背后是说不尽的辛勤与付出,他们正用笃定的脚步,迎接温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