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共话成长导师时常勉励我:“让我们一起进步”

2020-08-19 17:37
来源: 宣传科
作者: 宣传科    浏览: 496

1.jpg

2.jpg

7月29日,咸宁中院召开导师制座谈会,“前浪”“后浪”齐聚一堂,师徒共话成长。一起来看看第七对师徒的对话吧!

一起进步的师徒!

前浪

师傅:王卫民(市中院三级高级法官)

年轻干警导师制培养制度开启了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加强青年干警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视野。法院的未来是年轻人的,导师制有利于青年干警快速成长成才,对于法院队伍的薪火相传具有重大意义。

我是刑二庭法官助理罗凯的导师,罗凯同志政治意识强,工作认真负责,能吃亏、肯钻研,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咸宁中院很大一批年轻干警,他们大多学历高、能力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为法院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让我很欣喜。法院队伍后继有人,这是法院事业发展进步的根基。

建议:扩大导师制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在全市两级法院铺开,通过更多导师的传帮带,让更多的青年干警快速成长。

后浪

徒弟:罗凯(市中院刑二庭法官助理)

我的导师是三级高级法官王卫民,一年来,导师更多的是以朋友身份与我交流沟通,给我一种亦师亦友的感觉,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让我们一起进步。我很荣幸成为导师的徒弟,跟随导师一起办理刑事案件。

一是要逆向思维,拓展办案思路。作为年轻干警,办案技能可能更多的停留在理论层面,由于缺乏审判实践历练,在遇到复杂疑难案件时,会出无从下手、力不从心。这时候,导师总是让我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我拓展办案思路,办理案件时更多的是要从发现问题着手,注重细节,才能从容应对。刑二庭办理的案件大部分为刑事二审案件,在刚接触案件时,更多的是从一审判决着手,对一审卷宗材料缺乏足够的重视,习惯性的以一审判决来审查被告人的上诉理由。导师在收到每一个案件时,都会仔细进行阅卷,从案卷中发现的问题着手,并教导我说这样才能更好的审查每一起案件,才能提升自己的办案能力。

二是要审慎细心,写好裁判文书。裁判文书是反映处理诉讼程序与实体结果,确认一定法律行为或者有关法律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文书。刑事二审裁判文书中都会表述原判认定事实及裁判结果,在刚开始撰写刑事二审文书时,更多的是注重二审裁判文书的说理方面,对原判认定的事实及裁判结果基本上是照搬一审裁判文书,校对时也只是简单校对一审认定事实及裁判结果有无字词错误。导师在审核我起草的文书时,会将一审认定事实及裁判结果部分仔细进行推敲,并对一审裁判文书的用词、语法、标点等方面认真进行修改。并教导我说裁判文书是审判过程的客观反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对于文书的所有细节我们都要仔细推敲,确保文书不出任何差错。

三是要交流沟通,积累办案经验。作为法官助理,办案经验不足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每个法官的人生阅历不同,对具体案件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注重交流沟通可以更好地学习法官的办案经验。导师在办理案件时,教导我既要认真审查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也要注重与原审法官的沟通交流,详细了解一审法官办案的依据及理由,同时也要注重与其他刑事法官的交流,每个人的认识都有其局限性,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工作之余,导师还时常会从庭前准备、庭前阅卷、庭审驾驭、与当事人及律师的沟通技巧等审判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向我讲授其以前办理的相关案件,传授办案心得,并教导我要时刻准备着,为自己以后独立办案奠定基础。

这一年,导师耐心、细致的指导我办理每一起案件,在导师的帮助下我虽然取得了一点进步,但深知自己与一名合格的法官还有较大差距,我将继续努力,向导师不断学习,兢兢业业、克勤克勉,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与实践工作能力,时刻准备着接受新时期的审判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