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湖北日报》2版,《咸宁日报》头版头条聚焦咸宁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下为《湖北日报》全文。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在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日从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去年咸宁两级法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69件,全力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
多部门携手保护知识产权
2月底,咸宁中院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单位走进湖北强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展“知识产权服务进园区”活动,从司法、行政途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等方面的维权指导,并对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提出建议。
今年,咸宁中院、检察院、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版权局联合出台《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职能 助推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机制,助力咸宁加快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该实施意见获咸宁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在制度层面,咸宁中院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出台咸宁市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同时,连续3年开展跨区域保护工作,联合湖南岳阳、江西九江两地法院及市场监管部门,签订“岳九咸”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搭建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典型案例和重点保护名录,推动三地创新资源互通互认。
实质性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湖北某饮品公司是一款饮品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人。2023年,该公司发现另一家公司销售的饮品侵犯了自己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于是向有关部门投诉。经过有关部门行政调解,两家公司就侵权责任问题达成一致,咸宁中院随后应当事人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整个纠纷解决过程用时不到24小时。
这是咸宁中院首例通过“行政调解+司法确认”解决的知识产权案件,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无缝衔接,实现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行政调解和司法确认帮助我们维权成功,还能督促对方履行赔偿责任,法院真正为我们解决了困难。”湖北某饮品公司负责人说。
企业是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也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重要对象。
近年来,咸宁中院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司法保护,实质性解决系列纠纷。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新路径,依托“法小二”平台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应对法律风险。此外,对涉嫌犯罪的侵犯知识产权重大案件,严格落实知识产权集中管辖制度,从重、从快、高效打击犯罪,用法治守护创新成果。
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精准服务
“以前我们总担心商业秘密泄露,现在有了法院的指引,心里有底了。”湖北平安电工科技股份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前不久,咸宁中院联合相关部门前往平安电工走访。得知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有需求,当即帮助企业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绘制“保密路线图”,让商业秘密更安全。
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咸宁在全市范围内设立6个省级和16个市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工作站统筹整合司法、行政等多种资源,构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零障碍服务。
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服务进园区”等活动,咸宁中院持续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将工作重心前移。专业法官主动上门了解收集企业知识产权方面的难题,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精准服务。同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宣传,通过新闻发布会、巡回审判、发送风险防范提示书、风险防范建议书等方式,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急企业之所急,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咸宁在全市范围内设立6个省级和16个市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工作站统筹整合司法、行政等多种资源,构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零障碍服务。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咸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文锋说,该院将持续聚焦咸宁“5+4”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法院职责职能,全方位、全链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咸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