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2014-08-04 15:16
来源: 宣传科

   

本报讯(记者  罗书臻      唐业继)“3月27日,星期四,上午11时左右,五里镇一村民来反映马港镇何婆桥村三组村民张某砍了他家自留地上的几棵杉树,要求解决。当即告知:下周一去现场勘察后,约双方协商解决……”7月4日,记者于湖北省通城县人民法院设在马港镇的巡回审判点看到,《巡回法庭庭务日志》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巡回审判点每一天的工作情况。

   “巡回审判点刚设置的时候,来访的老百姓很少,但随着我们圆满地处理了一些纠纷,巡回审判点就在老百姓口中传开了。现在我们平均每天要接待群众来访两到三次,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每处理好一起纠纷,我都非常有成就感。”通城法院的人民陪审员杨怡书说。2013年开始,除参与案件陪审外,他还肩负着在巡回审判点值庭,接待来访群众的职责。

   “司法怎样才能便民?不跑远路就能办事才是‘便’,这是最简单的道理。”针对辖区群众经常反映的诉讼不便、打官司难等问题,通城法院院长肖创彬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群众接待和诉讼服务工作真正延伸到老百姓家门口,打通那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最后一公里”。 2012年,除了5个派出法庭,通城法院在没有设置派出法庭的乡镇和社区全部设立巡回审判点,一口气增设了9个。

   法庭工作人员毕竟有限,如何保证那么多巡回审判点都有人接待来访群众呢?通城法院挂牌成立了“人民陪审员管理办公室”,大胆实施人民陪审员管理和使用改革,使人民陪审员化身为“来访接待员”和“纠纷调解员”。

   为了不影响人民陪审员的本职工作,通城法院借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的“东风”,扩大了陪审员队伍,使各巡回审判点均保持有五到六名人民陪审员,再加上派出法庭的干警值庭,每个人民陪审员的值庭任务一周约只需半天。这不仅解决了巡回审判点的值庭问题,还基本改变了以往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合而不议”以及陪审率低的现象。

按照《通城县人民法院巡回审判点值庭、开庭制度》,巡回审判点所在辖区的案件,一律在巡回点开庭,派出法庭法官和当地人民陪审员均要按规定进行轮流值庭,并进行考勤考核登记。通城法院以暗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对各巡回审判点值庭和开庭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每个巡回审判点都有人接待,保证点不虚设,牌不空挂。

通城法院制定出台了《人民陪审员考核奖励办法》,实行目标管理考核,从出勤率、陪审率、司法礼仪等方面对陪审员进行全面考核,对值庭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对于不按规定值庭或者接待来访群众时态度冷、硬、横的,发现一起通报一起;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提请免除陪审员资格。

(原载2014年7月16日 《人民法院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