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法庭的温情司法

来自咸安区人民法院高桥人民法庭的报道

2016-08-03 10:55
    浏览: 1959

记者原子 特约记者曹一平 通讯员徐德强

在千年古镇咸安汀泗桥,进入镇区的街道边上,有一栋不起眼的三层小楼,楼前庭院外面一块白底红字的牌子上写着“咸安区人民法院汀泗人民法庭”字样。在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小法庭里,一名女庭长带着一名书记员和一名司机(临时工),为“三镇一场”(汀泗桥镇、宝塔镇、向阳湖镇、向阳湖奶牛场)33个自然村、427个村民小组、5个居委会的近8万村民群众调解审理民事纠纷案件。

近三年来,汀泗法庭受理各类案件450余件(审结440件),在审结的案件中调解223件,撤诉166件、调撤率达88%。汀泗法庭多次被市中院和咸安法院评为“优秀基层人民法庭”。女庭长周小影多次被评为“办案能手”、“办案标兵”,今年3月被市中院评为“香城最美女法官”。

       

心系百姓,诚心化解执行难

基层法庭执行难是当前困扰基层法官的难题。汀泗法庭女庭长周小影说:我们全凭良心办案,全靠真诚去打动当事人。

2013年12月的一天,汀泗桥镇程益桥村村民田某受雇该镇洪口村村民段某做工,当天下午田某在完成工程作业后,在整理搅拌机过程中,由于段某操作失误,将搅拌机开关启动,造成田某右手拇指绞断。后经法医司法鉴定,田某为九级残疾。因赔偿问题协商无效,田某将段某诉至汀泗法庭。经审理,法院判决段某承担赔偿70%即45758.7元。
  2014年7月22日,该案件生效后,段某却迟迟不履行义务。周小影接手案件后,带着书记员和司机隔三岔五找段某。由于段某家刚建完新房负债累累,面对周小影的多次上门催收执行款,段某的家属却恶语相向,段某更是躲着不见人,此案一时陷入执行困境。

转眼到了2014年腊月,原告田某逼着法庭要段某兑现执行款,周小影带着书记员和司机第6次来到段某家,并召集村干部做段某的思想工作,可段某仍然说没钱,并愿意接受拘留。就在段某被带到咸安区拘留所的第二天,在段某媳妇的怂恿下,段某年过九旬的老父亲赶到汀泗法庭,找到庭长周小影声称:如果不把我儿子放回家过年,自己也不想活了。

面对老人的威胁,周小影没有退却,仍苦口婆心做老人的工作:“马上就要过年了,人家受害人等着赔偿款过年。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您老是受害人,别人不赔偿您的钱您怎么想?”经过一番劝说,老人默不作声,后来悄悄走了。为稳妥起见,周小影在当年腊月廿三又来到段某家,与该村村委会干部见面,请他们照顾好老人。考虑到原被告双方家庭都有困难,为了安抚原告田某,周小影后来为田某申请落实了司法救助,缓解了田某的后顾之忧。

打开心结,耐心调解小纠纷

基层法庭民事案件繁杂琐碎,小至鸡毛蒜皮,大至人命关天,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群体事件。

2015年春的一天,汀泗桥镇村民刘某和金某因相邻权发生纠纷。刘某和金某两家相邻而居,刘某指责金某家建新房致使以前的排水沟被堵,排水改变了流向,流到刘某家的藕塘,致使藕塘里的肥泥和撒下的化肥被水冲走。而金某则指责刘某掩埋历史上的引水渠道,致使出水不畅,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充分,经村委会多次调解,双方也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后双方积怨越来越深,矛盾一触即发。

了解案情后,周小影认为此案虽然是一个小案子,但此事非同小可。一纸判决书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案件变得错综复杂,给双方当事人造成负担,将来的执行更是无从着手。于是周小影从化解矛盾入手,着力于解决两家人的“心病”。经过多轮调解,辨法析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指出双方都存在过错。酷暑天里,她带着书记员3次进山到原、被告家中,并联系村组解决水管问题,周小影的言行终于感动了刘某和金某,双方当事人最后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即动手疏通沟渠,一件小案子得到完美的解决。

汀泗法庭.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