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桥的水车

2012-06-19 16:21
来源: 本院
作者: 咸宁市中院
走进刘家桥,人们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那里的古老民宅、小桥流水、风味小吃,更令人难忘的是那架悠然自得的水车。那天,我陪外地客人去刘家桥游玩,偶见一群身着五彩缤纷服装的女孩在水车旁嬉笑打闹、摄影照相。一时间,古老文明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为那个小小的山村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提到水车,刘家桥人自然把自豪和得意写在脸上。大人小孩都说,水车本是他们大汉先人发明创造的,现在村里保存的水车种类齐全,圆形的长形的手拉的脚踏的水冲的应有尽有,在远古年代,它们可谓是真正的先进生产力啊!
传说,汉灵帝时华岚造出水车雏形。到三国时,刘皇叔的军师孔明又凭借自已的聪明才智,将原始的水车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应用,隋唐时期广泛用于农田提灌,至今已转动了一千七百多年。水车也叫天车。叶片取水,水斗装水,河水冲来,借着水势转动,一个个水斗装满水后逐级提升上去。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流到急需灌溉的农田。在农业发展历史长河中,它不知疲惫地灌溉了一个民族。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在看来这种农具确实无法与现代化的抽水机相提并论,无奈下岗,悄然退出农业大舞台,俨然成了历史文物。可幸的是,刘家桥人怀有深深的感恩之情,把他祖上发明的宝贝做成了风景。
在童年的记忆里,水车是快乐的。小时候,我们村也有一架脚踏式长形水车。每当干旱时,大人们就将长长的车箱一头放在水里,一头连接车头,三个车手双手扶轼,脚蹬轱辘,一下一下又一下,轱辘带动着刮水板,宛如一根吸管,把低处的水输送到干渴的农田。有一次放学回家,我们三个同学顶替大人们去车水,突然来了几个下乡知识青年,见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水车转好玩极了,硬要上去体验,结果不到一会儿功夫,二男一女前仰后翻从水车上滚落下来掉进水沟,男的成了泥巴汉,女的成了落汤鸡,直笑得我们在地上打滚。为了显示自个的本领,我们三个小伙伴又爬上水车乐哈哈车起来。大家一边笑一边使劲蹬,蹬着蹬着,仿佛跑了起来,随之水也跟着我们的脚飞起来了,从池塘出发,从水车幽深的喉管流出,流向水槽,流向田野,流向禾苗的血管。
多少年过去了,常常想起儿时的水车,现在再见到这种农具,我不知不觉增添了几分感悟,不得不佩服它的品格。老人们常说,它是一条通往田园的栈道,每每救农作物于危难之中。千百年来,它高昂着头颅,用最美的力学原理,与干旱抗争。有时,它又屈下身子,把头埋进深深的苦难,怀着一颗悲悯之心,为田园解渴。它从不期待辉煌与灿烂,俯身大地,高吭低吟,守望田野,覆盖岁月,欢欣、怡然和甘于奉献。而今站在水车前,水声犹如黑暗中升起的光芒,擦亮了内心,所有的失落、无助、忧伤和绝望一古老儿抛到九霄云外,舒坦畅快,和小草一样,眼帘低垂,天地清静,万事安然。
刚要离开刘家桥时,忽然看见一头黄牛在山坡上张望,我真想跑上山把它牵下来耕田耕地,把那些野花野草杨柳松柏重新栽种一遍,然后用刘家桥的水车车一些水反复冲洗自已,让清凉的山泉和着汗水,沿着胸膛一直往下淌,流入大地,把那些新栽种的野花野草杨柳松柏浇淋滋润。即便它们不开花不结果,也要让它们翠绿与无忧,让它们在远离尘嚣的地方,自由和挺拔。
登上返程的汽车时,我不得不回头再看看刘家桥,凝望中,那架古老的水车吱嘎吱嘎的转动声又在心中响了起来,那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又在风景秀丽的山村田野奔腾起来,与蓝天白云相视欢笑,彩霞满天!